漫步小说提供大穿越时代无删减免费全文阅读 |
![]() |
|
漫步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大穿越时代 作者:老老王 | 书号:10744 时间:2017/4/5 字数:8290 |
上一章 )四(?休时何舞歌陵金、 章224第.224 下一章 ( → ) | |
第一百十三章、金陵歌舞何时休?(四) 相比于社会总资金的数量,市场上的商品总数永远是短缺的。 这一铁律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表现得尤为明显——随着联盟家国的瓦解和社会秩序的崩溃,前苏联几十年辛苦建设积累下来的巨额财富,在夜一之间化为乌有。因为当危机到来的时刻,苏联民人本能地把所有的钱投⼊零售市场扫货囤积,对于这样庞大而密集的瞬间资金流,任何家国的零售市场都是不可能承受得起,唯一的结果就是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飙升,与⽇常生活无关的商品则大面积贬值。 即使换成国美,也同样承受不了这样的剧变——就算当时美元依然是世界货币,但假如数以十万亿计算的美元涌出股市、基金、行银这些“货币蓄⽔池”一股脑儿地奔向零售市场,那么整个地球的世界市场秩序也会瞬间玩崩:因为全球所有家国加起来,也没法在短时间內提供价值那么多货币的⽇常商品! 在这种情况下,无论当政者有没有狂疯开动印钞机,令人精神崩溃的恶 ![]() ![]() 光是恐慌情绪从股市、基金、行银等各个“货币蓄⽔池” ![]() 同理,在明末的国中,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,从而给摇摇 ![]() ——朱元璋建立明朝时,为了达到家业千秋万代的目的,实行了以农业为主导的家国战略。他不但在皇宮象征 ![]() ![]() 围绕着农业的运转,朱元璋设计了一系列制度,将全国中打造成了一个超级大农村。 明朝整个文官系统都围绕着农业展开。他们清理户口,丈量土地,形成了庞大的数据网络,作为收取农业赋税的依据。在农村中,每一定数量的户口就会选出粮长,他们的任务是负责收粮。收上了粮食之后,每个地方的仓库都有专门的大使(保管专员)。把粮食运到京城和边境的任务,也有专门的漕运兵和指定的某部分农民来完成。各级府政都有户口的数据档案。国土上的人 ![]() 为了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,明朝初期保留了一支百万之众的庞大军队,但当时极度凋敝的家国财政,是养不起这么多军队的。朱元璋依然采用了非常农村化的办法来解决问题——屯田制度规定,每个卫所(区军)都有自己的土地,士兵们中的三成壮丁用来守城打仗,七成的人手用来耕田,自己养活自己。 大明朝廷当时直接给官吏发大米和布匹。因为老百姓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但别忘了,汉朝的制度是为公元前的国中量⾝打造,到明朝已经过了一千五百年。二三十年前你拿着大哥大,那是人人羡慕的时髦富豪;现在还拿着大哥大出去招摇,就是人人嘲笑的老古董了。 以粮食和布匹为本位货币,在和平时代是非常不划算的——粮食会霉变,储蔵起来每年都要大量损耗。而且大宗粮食运输起来也很沉重,从国內某地调拨到另一地的代价十分惊人。更要命的是,洪武年间,朝廷收⼊的粮食部分为两千九百四十万石,弘治年间为两千七百余万石,万历年间为两千八百多万石。现代国中改⾰开放三十年,家国财政收⼊增长了五十倍,明朝的财税居然两百年不动摇。朱元璋的木乃伊真是千年不腐。在总收⼊不变的情况下,皇族俸禄、员官贪污等各项开销却逐渐增长,最终让财政陷⼊破产。 因此,到了明朝中后期,这套有些类似苏联战时经济的古董财政体系,变得越来越不堪重负,最后终于垮掉了。对此,明朝的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⽩银:如果把税收改为⽩银,农民 ![]() 于是,就有了张居正的一条鞭法,即明朝财政⽩银化的大改⾰。他的基本思路是将原有的税收和徭役全部合并。以前农民要出大米、出力气。推出了一条鞭法之后,农民只要 ![]() ![]() 可问题是,明朝的统治者缺乏现代金融知识,他们只是把⽩银当作一个很方便的管理工具,没有想到⽩银和粮食是不同的——它不是消费品,而只是一种货币,代表的购买力随时随地都在变动! ——无论在江南还是在塞北,一石粮食都能让一个人吃上起码三个月。可如果换成一两银子,在江南和塞北能够买到的商品数量,可就是天差地别了! 举例来说,财政⽩银化的改⾰之后,农民从原来的把十石米运到边境 ![]() ![]() 按照程序,河南、山东等地农民按照当地一石米五钱银子的价格缴纳赋税。然后这些银子被朝廷送到边境。可是边境市面上没有那么多粮食,米价势必上涨。五钱银子肯定买不到一石米,军方的利益无形中被损失掉了。更为严重的是,以前的前线军队都囤积粮食,⽩银化改⾰之后,大家都认为,有了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,没有必要囤积粮食。边疆一有战事,军队要出击,必须临时购进大批粮食,导致粮价飙升。平常五六钱一石的粮食,到了这个时候会涨到每石三两⽩银!结果军费开支无形中变成了原先的六倍。而给朝廷官吏发工资的⿇烦更多,京北城里每到朝廷员官发俸禄的时候,粮食、蔬菜等⽇常必需品就价格大涨。最后 ![]() 上述这些情况,还只是短期的物价波动。至于长期的物价变化趋势,则更加令人担忧——自从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后,因为外国人对国中瓷器、丝绸等特产的求渴,欧洲人从美洲发掘到的金银,还有⽇本岛上挖出的银矿,都在源源不断地流⼊国中,其总数至少⾼达几亿两之多,相当于一轮规模大巨的量化宽松。 但奇怪的是,尽管几亿两⽩银流⼊国中,导致货币数量翻着跟头往上暴增,但明朝的商品价格却依然常年低位运转,没有引起非常严重的通货膨 ![]() ![]() 同样是一两银子,在万历皇帝和康熙皇帝的治下,其实际购买力差了十倍都不止! 由此可见,尽管晚明⽩银大量涌⼊国中,但明朝的货币流通量和商品数量依然常年保持着协调——很显然,在没有工业⾰命也没有海外殖民的情况下,明朝的社会生产力并未得到炸爆 ![]() 所以,如果物价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话,那么合理的解释就只有一个:大部分⽩银并未进⼊市场流通,而是被封存了起来——虽然大明的贵族、官宦和富翁,都知道⽩银可以作为货币使用,但出于国中人喜 ![]() ![]() ![]() 于是,天文数字的⽩银,就这样沉睡在官宦勋贵和地主士绅的府邸里,无形中充当了调节货币的央中 行银,使得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始终有限,保持了大明物价的稳定,也保持了⽩银比价的坚 ![]() 但这种虚假的物价平稳形势只是暂时的,到了天启年间,百年不变的物价终于开始了飞速上扬。 ——自从万历末年女真兴起的萨尔浒大战之后,大明天下开始变得纷 ![]() ![]() 由于此时市面上的⽩银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商品数量,所以一 ![]() ![]() ![]() 在天启年间,由于帝国朝政还能勉強运转,所以恶 ![]() ![]() 等到了战火纷飞、大旱连年的崇祯年间,因为肆 ![]() ![]() ![]() 如果是在现代社会,面对这种可怕的情况,府政就要动用战略物资储备库来平抑物价了。问题是,明末的朝廷官仓早已被贪污了个精光,崇祯皇帝手里 ![]() 于是,崇祯皇帝不断地催征更多⽩银,还多次责怪地方官府在催饷方面办事不力。可⾝居九重的他并不知道,在农业生产力急速倒退,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,越是拨发更多的⽩银,物价就越是暴涨,银子就越是显得缺乏,朝廷发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市场涨价的速度——这跟蒋委员长印金圆券发军饷的道理是一样的。在崇祯元年,每年三百万两银子买到的物资,或许可以在辽东维持十几万大军连续征战,但等到崇祯末年的时候,由于物价暴涨的缘故,每年五百万两银子可能都不够区区三四万关宁军糊口了。 不要以为⽩银就不会贬值,事实上,在明朝晚期,⽩银的购买力坚 ![]() 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 而在这个时空的南京永和帝小朝廷治下,江南市场上的物资供求情况,也同样处于急速恶化之中。 没办法,虽然眼下的江南并未遭灾,但无论是蔓延在江北的战火,还是二帝对峙的天下局势,在百姓心目中都意味着社会秩序的崩溃,以及战 ![]() ——这些逃难的人们虽然背井离乡,但⾝上多半都带着一些钱财。在抵达南京之后,他们需要食物充饥,需要房屋居住,生病了也需要药品。而这一切最基本的必需品,都得用他们⾝上携带的财货来换取。如果钱用光了,他们就得以最低廉的价格出卖自己的劳动力,或者去偷摸拐骗,犹如后世的非法移民一般。 于是,随着大批外地人口的涌⼊,如今南京的市面上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——治安迅速崩坏,市场 ![]() ![]() ![]() ——犹如苏联解体的时候一样,江淮地区的战火肆 ![]() 就这样,潘多拉的魔盒被彻底被打开了。沉睡了多年的⽩银纷纷觉醒,犹如火山噴发一般涌向市场,变成了制造出一场超级通货膨 ![]() ![]() ![]() ——来到南京落脚考察的穿越者“考古队”因为正好赶上了这波涨价嘲,便导致了开销的暴增。 而对于这场恶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“…眼下距离粮价开始暴涨的时间还比较短,但是跟去年相比,南京的粮价已经上涨两三倍了,而且接下来肯定还要继续涨价,从而带动着一切⽇常商品的价钱往上涨。如果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向江南贩运粮食的话,肯定就能大赚一笔!要不要试试?”那位貌似对古代经济学有研究的历史学老教授如此煽动说。 对于这个听起来很 ![]() “…哎,我看还是算了吧!虽然这买卖听上去利润不错,但真要做起来,只怕⿇烦 ![]() 王秋头摇答复说“…首先,我们没有这方面的销售渠道,又不能把军舰直接开到南京燕子矶——之前的任何一支穿越者势力,都未曾在江南倾销过粮食,临时联络起来不知道要花多少工夫。其次,既然江南那些手眼通天的黑心粮商,眼下都在刻意囤积粮米,进一步炒⾼价格,想要从市井百姓头上狠狠刮一笔,那么我们这些外来者如果贸然运⼊大量粮食,岂不是坏了他们的好事?天晓得会有怎么样的报复手段呢! 第三,之前我们在天津贩卖了几百万石稻米、麦子、⽟米和土⾖,又换回来那么多流民需要发给口粮安置,美洲那两个加盟共和国已经没有多少余粮了。尤其是稻米,实在挤不出多少用于贩运到江南来。 第四,就算我们顺利做成了这样一笔大宗粮食买卖,可最终又能赚到些什么呢?几万两的⽩银吗?” 他有些不屑地说“…目前的华盟坐拥几块陆大的矿蔵, ![]() ![]() “…所以,这个没什么真正好处的主意,还是就这样打消吧!而且你们也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了。” 郭政委表情严肃地接口补充道“…盟军的江南攻略已经进⼊了倒计时,很快就要发动登陆战。我们这次过来,是专程为了把你们接出敌占区的…最迟明后天就必须出发,还有什么景点想要去看的吗?” 俞国振和几位老教授 ![]() ![]() 片刻后,待到夜幕降临,站在宅院的一座二层小楼 ![]() “…这就是报恩寺塔么?嗯,确实有点意思,不过今天已经关城门了,出城怕是有些⿇烦。大家就趁着今晚抓紧时间收拾行李,明天一早再集体出城去看报恩寺塔吧!” 第二天,在临时雇了个跑腿的帮闲,给方以智送去一封道别信之后,俞国振、王秋、一众老教授和还在因为宿醉而头疼的马彤学姐,便赶着大车、挑着箱笼从聚宝门出城,准备在离开南京之前游览报恩寺…走出聚宝门后,⾼大的琉璃塔就像地标一样显眼。相较而言,寺內其它的殿宇都显得平凡无奇了。 那座美丽得让人赞叹的琉璃塔,就坐落一个宽阔的广场央中,周围站満了来此参观膜拜的人群。整座宝塔除底座外共有九层,每层八面,每面贴着⽩瓷,塔上镶嵌着许多绘制着狮子、⽩象、飞羊等佛教题材图样的五⾊琉璃砖,精美异常,塔顶全由琉璃瓦拼接而成,再饰以珠宝金银物品,在 ![]() 虽然大家在现代世界都见识过各式各样气势恢宏的摩天楼建筑,之前在南京城內也已经远远看到过这座琉璃塔的夜景,但是,当诸位穿越者经过一番跋涉,真正站在这座琉璃宝塔下的时候,仍然深深地为它的气势与精美所震撼——不愧为名列中古世界七大奇迹的神奇建筑!这个时代人类艺术与工程的无上瑰宝! “…这座宝塔⾼七十八米,底座周长百米,建造历时十九年,耗银两百余万两,自从宝塔在永乐年间建成后,塔上一百四十盏长明灯至今从未熄灭,所以夜间华灯璀璨,格外显眼,时称天下第一塔,又被称为华中之光。许多海外之人到了这里,必定要去顶礼膜拜。直到1841年鸦片战争结束,英国战舰到南京与清廷签订南京条约的时候,英军⽔手下船的第一件事,依然是去参观大报恩寺的琉璃塔。” 一位老教授凑在王秋的⾝边,很有兴致地解说道“…如今这个年代的著名文学家张岱,也曾经给这座宝塔写过文章,说‘国中之大古董,永乐之大窑器,则报恩塔是也’…” 接下来,众人又到琉璃塔中参观了佛像和壁画,在这处精美的艺术殿堂里无数次偷偷拿出相机拍照留念。各位老教授反复观摩了许久,还是意犹未尽——“…哎,果然是一件美轮美奂的不朽杰作啊!可惜到了太平天国內讧的时候,韦昌辉怕石达开在塔上观察城內情况,居然把这琉璃塔给炸了,实在可恶!” 有位老教授摸抚着墙上的壁画,恋恋不舍地如此咕哝道“…真想再多看几天啊…” “…嗯,让这样一座艺术珍宝毁于战火,确实是 ![]() 仰望着这座巧夺天工的精美古建筑,王秋也点头附和“…不如…我们把它带回去当纪念品如何?” 他一边如此说着,一边在眼神中亮起了奋兴的光彩,同时从包裹里悄悄摸出了【缩小灯】… ——当⽇深夜,南京报恩寺发生一桩奇闻:寺內自从永乐年间矗立至今的琉璃塔,居然整个儿不翼而飞,只在地面留下了一个大坑…消息传开之后,整个南京为之轰动,从四乡八里前来报恩寺查探的好事闲人络绎不绝,让寺內的和尚们 ![]() 但是,又过了半个月之后,南京市井百姓最关注的新闻热点,却被另一桩同样出乎意料的消息所取代: “…急报!急报!南方髡贼从海上来打杭州了!!!” Www.MaNbUXs.CC |
上一章 大穿越时代 下一章 ( → ) |
漫步小说提供大穿越时代无删减免费全文阅读,好看的小说大穿越时代最新章节尽在漫步小说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