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步小说提供旧五代史无删减免费全文阅读 |
![]() |
|
漫步小说网 > 历史小说 > 旧五代史 作者:薛居正等 | 书号:10202 时间:2017/3/26 字数:9861 |
上一章 十传列 下一章 ( → ) | |
赵光逢,字延吉。曾祖植,岭南节度使。祖存约,兴元府推官。⽗隐,右仆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同光初,弟光允为平章事,时谒问于私第,尝语及政事,他⽇,光逢署其户曰 “请不言中书事”其清净寡 ![]() ![]() ![]() 光允,光逢之弟也,新旧《唐书》俱云:赵隐子三人,光逢、光裔、光允。为 后唐相者,光允也。原本作光裔,系误。俱以词艺知名,亦登进士第。《旧唐书》 云:大顺二年,进士登第。天祐初,累官至驾部郞中。光允仕梁,历清显,伯仲之 间,咸以方雅自⾼,北人闻其名者,皆望风钦重。及庄宗平定汴、洛,时卢程以狂 妄免,郭崇韬自勋臣拜,议者以为国朝典礼故实,须访前代名家,咸曰光允有宰相 器。薛廷珪、李琪当武皇为晋王时,尝因为册使至太原,故皆有宿望,当时咸谓宜 处台司。郭崇韬采言事者云,廷珪朽老,浮华无相业;琪虽文学⾼,倾险无士风, 皆不可相,乃止。同光元年十一月,光允与韦说并拜平章事。 光允生于季末,渐染时风,虽 ![]() 先是,条制:“权豪強买人田宅,或陷害籍没,显有屈塞者,许人自理。”內 官杨希朗者,故观军容使复恭从孙也,援例理复恭旧业。事下中书,光允谓崇韬曰: “复恭与山南谋逆,显当国法,本朝未经昭雪,安得论理?”崇韬私抑宦者,因具 奏闻。希朗泣诉于庄宗,庄宗令自见光允言之。希朗陈诉:“叔祖复光有大功于王 室,伯祖复恭为张浚所构,得罪前朝,当时強臣掣肘,国命不行,及王行瑜伏诛, 德音昭洗,制书尚在,相公本朝世族,谙练故事,安得谓之未雪耶!若言未雪,吾 伯氏彦博,洎诸昆仲,监护军镇,何途得进!”渐至声⾊俱厉。光允方恃名德,为 其所折,悒然不乐。又以希朗幸臣,虑摭他事危己,心不自安。三年夏四月,病疽 卒。赠左仆 ![]() 郑珏,昭宗朝宰相綮之侄孙。⽗徽,河南尹张全义判官。光化中,登进士第, 《欧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初,珏应进士,十九年方登第,名姓为第十九人,自登第凡十九年为宰相,又 昆仲之次第十九,时亦异之。 子遘,太平兴国中任正郞。 崔协,字思化。远祖清河太守第二子寅,仕后魏为太子洗马,因为清河小房, 至唐朝盛为流品。曾祖邠,太常卿,祖瓘,吏部尚书。⽗彦融,楚州刺史。彦融素 与崔荛善,尝为万年令,荛谒于县,彦融未出,见案上有尺题,皆赂遗中贵人,荛 知其由径,始恶其为人。及除司勋郞中,荛为左丞,通刺不见,荛谓曰:“郞中行 止鄙杂,故未见。”宰相知之,改楚州刺史,卒于任。诫其子曰:“世世无忘荛。” 故其弟子常与荛仇。 协即彦融之子也。幼有孝行,登进士第,释褐为度支巡官、渭南尉,直史馆, 历三署,⼊梁为左司郞中、万年令、给事中,累官至兵部侍郞。与中书舍人崔居俭 相遇于幕次,协厉声而言曰;“崔荛之子,何敢相见!”居俭亦报之。左降太子詹 事,俄拜吏部侍郞。同光初,改御史中丞,宪司举奏,多以文字错误,屡受责罚。 协器宇宏慡,⾼谈虚论,多不近理,时人以为虚有其表。天成初,迁礼部尚书、太 常卿,因枢密使孔循保荐,拜平章事。 初,⾖卢⾰、韦说得罪,执政议命相,枢密使孔循意不 ![]() ![]() ![]() 子颀、颂、寿贞,惟颂仕皇朝,官至左谏议大夫,终于鄜州行军司马。 李琪,字台秀。五代祖憕,天宝末,礼部尚书、东部留守。安禄山陷东都,遇 害,累赠太尉,谥曰忠懿。憕孙寀,元和朝,位至给事中。寀子敬方,文宗朝,谏 议大夫。敬方子縠,广明中,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,以收复功为谏议大夫。 琪即縠之子也,年十三,词赋诗颂,大为王铎所知,然亦疑其假手。一⽇,铎 召縠宴于公署,密遣人以《汉祖得三杰赋》题就其第试之,琪援笔立成。赋尾云: “得士则昌,非贤罔共,龙头之友斯贵,鼎⾜之臣可重,宜哉项氏之败亡,一范增 而不能用。”铎览而骇之,曰:“此兒大器也,将擅文价。”《太平广记》:琪总 角谒铎。铎顾曰:“适蜀中诏到,用夏州拓跋思恭为收复都统,可作一诗否?”即 秉笔立制,云:“飞骑经巴栈,洪恩及夏台。将从天上去,人自⽇边来。此处金门 远,何时⽟辇回。蚤平关右贼,莫待诏书催。”铎益奇之,因执琪手曰:“此真凤 手也。”时年十四。明年,丁⺟忧,因流寓青、齐。然糠照薪,俾夜作画,览书数 千卷,间为诗赋。唐僖宗再幸梁、洋,窃赋云:“哀痛不下诏,登封谁上书。” 昭宗时,李谿⽗子以文学知名。琪年十八,袖赋一轴谒谿。谿览赋惊异,倒屣 ![]() 琪兄珽,亦登进士第,才藻富赡,兄弟齐名,而尤为梁祖所知,以珽为崇政学 士。琪自左补阙⼊为翰林学士,《北梦琐言》:梁李相国琪,唐末以文学策名,仕 至御史。昭宗播迁,⾐冠 ![]() ![]() 庄宗⼊汴,素闻琪名,因 ![]() 臣闻王者富有兆民,深居九重,所重患者,百姓凋耗而不知,四海困穷而莫救, 下情不得上达,群臣不敢指言。今陛下以⽔潦之灾,军食乏阙,焦劳罪己,迫切疚 怀,避正殿以责躬,访多士而求理,则何思而不获,何议而不臧?止在改而行之, ⾜以择其善者。 臣闻古人有言曰:⾕者,人之司命也;地者,⾕之所生也;人者,君之所理也。 有其⾕则国力备,定其地则人食⾜,察其人则徭役均,知此三者,为国之急务也。 轩⻩已前,不可详记。自尧湮洪⽔,禹作司空,于时辨九等之田,收什一之税,其 时户一千三百余万,定垦地约九百二十万顷,最为太平之盛。及商⾰夏命,重立田 制,每私田十亩,种公田一亩,⽔旱同之,亦什一之义也。洎乎周室,立井田之法, 大约百里之国,提封万井,出车百乘,戎马四百匹。畿內兵车万乘,马四万匹,以 田法论之,亦什一之制也。故当成、康之世,比尧、舜之朝,户口更增二十余万, 非他术也,盖三代以前,皆量⼊以为出,计农以立军,虽逢⽔旱之灾,而有凶荒之 备。 降及秦、汉,重税工商,急关市之征,倍舟车之算,人户既以减耗,古制犹以 兼行,按此时户口,尚有千二百余万,垦田亦八百万顷。至乎三国并兴,两晋之后, 则农夫少于军众,战马多于耕牛,供军须夺于农粮,秣马必侵于牛草,于是天下户 口,只有二百四十余万。洎隋文之代,两汉比隆,及炀帝之年,又三分之一。 我唐太宗文皇帝,以四夷初定,百姓未丰,延访群臣,各陈所见,惟魏徵独劝 文皇力行王道,由是轻徭薄赋,不夺农时,进贤良,悦忠直,天下粟价,斗直两钱。 自贞观至于开元,将及一千九百万户,五千三百万口,垦田一千四百万顷,比之尧、 舜,又极增加,是知救人瘼者,以重敛为病源;料兵食者,以惠农为军政。仲尼云: “百姓⾜,君孰与不⾜。”臣之此言,是魏徵所以劝文皇也,伏惟深留宸鉴。如以 六军方阙,不可轻徭,两税之余,犹须重敛,则但不以折纳为事,一切以本⾊输官, 又不以纽配为名,止以正耗加纳,犹应感悦,未至流亡。况今东作是时,羸牛将驾, 数州之地,千里运粮,有此差徭,必妨舂种,今秋若无粮草,保以赡军。 臣伏思汉文帝时, ![]() ![]() 庄宗深重之,寻命为国计使,垂为辅相,俄遇萧墙之难而止。 及明宗即位,⾖卢⾰、韦说得罪,任圜陈奏,请命琪为相,为孔循、郑珏排沮, 乃相崔协。琪时为御史大夫,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。虽曾弹奏,而依违词 旨,不敢正言其罪,以是托疾,三上章请老;朝旨不允,除授尚书左仆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琪虽博学多才,拙于遵养时晦,知时不可为,然犹多岐取进,动而见排,由己 不能镇靖也。以太子太傅致仕。长兴中,卒于福善里第,时年六十。子贞,官至邑 宰。琪以在內署时所为制诏,编为十卷,目曰《金门集》,大行于世。 萧顷,字子澄,京兆万年人。故相仿之孙,京兆尹廪之子。顷聪悟善属文,昭 宗朝擢进士第,历度支巡官、太常博士、右补阙。时国步艰难,连帅倔強,率多奏 请, ![]() ![]() ![]() 史臣曰:夫相辅之才,从古难得,盖文学政事,履行谋猷,不可缺一故也。如 数君子者,皆互有所长,亦近代之良相也。如齐公之明节,李琪之文章,⾜以圭表 搢绅,笙簧典诰,陟之廊庙,宜无愧焉! 部分译文 赵光逢,字延吉。曾祖⽗赵植,是岭南节度使。祖⽗赵存约是兴元府推官。⽗亲赵隐任右仆 ![]() 赵光逢年幼时爱读经典书籍,一举一动都很守规矩,当时的人把他看作像“⽟界尺”那样正直温和的人。唐僖宗时,进士及第。过了一个月,任为度支巡官,历任台省官职,在朝廷內外都有能⼲的名声,转任尚书左丞、翰林承旨。 昭宗巡幸石门,赵光逢不随从,昭宗派戴知权带诏书命他前往石门,他称病辞职。皇帝到华州,拜为御史中丞。这时有道士许岩士、盲人马道殷进出宮廷,很快当上卿相大官,因此用旁门左道求进的人很多,赵光逢依靠宪纪治理此事,都受法纪制服,从此这类人渐渐少了。后改任礼部侍郞、主管贡举。光化年中,王道衰退,南北司结 ![]() ![]() ![]() 同光初年,他的弟弟赵光胤为平章事,时常到家中拜访,曾经谈到政事,有一天,赵光逢在门上题字道:“请不要谈论中书省的事。”他就是这样清净寡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李琪,字台秀。五代祖李忄登,天宝末年任礼部尚书、东都留守。安禄山攻陷东都时遇害,赠太尉,谥号称忠懿。李忄登的孙子李肕,在元和朝官至给事中。李肕的儿子李敬方在文宗朝任谏议大夫,李敬方的儿子李鄃在广明年间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,以收复之功任谏议大夫。 李琪是李鄃的儿子,十三岁时,所做的词赋诗颂,大为王铎赞赏,但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。一天,王铎召李鄃到公署喝酒,暗地派人以《汉祖得三杰赋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他,李琪执笔立刻写成。赋的结尾说:“得士则昌盛,不贤则无人共事。龙头之友很尊贵,鼎⾜之臣须倚重,项氏的败亡是很自然的,连一个范增都不能使用。”王铎看后很惊异,说:“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,将来一定在文坛称雄。” 昭宗时,李溪⽗子因文学而知名。李琪十八岁时,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溪。李溪读完后很惊奇,忙不迭地倒穿着鞋子出门 ![]() 李琪的哥哥李王廷,也是进士,才华横溢,兄弟齐名,特别被梁太祖赏识,任李王廷为崇政学士。李琪自左补阙⼊宮为翰林学士,历任户部侍郞、翰林承旨。梁太祖往西抗击。。州、岐下,往北攻打泽州、潞州,又出兵到燕、赵等地,四面出击,没有安宁的时间,然而李琪以学士⾝份随军住在军营中,专门掌管文书,下笔起草旨意,受到的优待不比一般。这时,李琪的名声传播于海內。李琪看重承诺,怜惜人才奖赏好人,家中门下都很谐和。贞明、龙德年间,历任兵部、礼部、吏部侍郞,受命与冯锡嘉、张充、郄殷象共同撰写《梁太祖实录》三十卷,调任御史中丞,升任尚书左丞、中书门下平章事。这时李琪和萧顷同为宰相,萧顷 ![]() 唐庄宗进⼊汴京,早就听说李琪的名声,多次想委以重任。同光初年,历任太常卿、吏部尚书。三年秋,发大⽔,国库空虚,庄宗下诏要员官们上书陈述治国的策略。李琪因而上书说: “我听说王者统治万民,深居九重宮殿之中,所忧虑的是百姓穷苦却不知道,天下困难却救不了,下情不能上达,群臣不敢说话。现在陛下因为⽔涝灾害,军粮缺乏,焦虑而责备自己,十分內疚,避开正殿来承担责任,访求有识之士的指点,这样还有什么要求得不到,有什么建议不是好的呢,只要改正施行,⾜以选择其中的优良的。 “我听古人说:⾕子是人赖以生存的东西;土地是⾕子所生长的地方;人是君王所治理的。有了⾕子,国力就增強,稳定了土地,民人就能吃饭,查清了人口就能使徭役平均,知道这三样,是治国的急务。轩辕⻩帝以前的事不能详细记述。自从尧堵洪⽔,禹做司空,那时辨别九等土地,收十分之一的税,当时一千三百多万民户,垦地约九百二十万顷,是最太平的盛世。到商汤⾰命时,重新制定田制,每私田十亩,种公田一亩,⽔田旱地相同,也是什一税的意思。到了周朝,立井田法,大约方圆百里的家国,四封之內一万井田,出车百乘,战马四百匹。境內兵车万乘,马四万匹,按田法衡量,也是什一税。所以在成、康时期,和尧、舜时代比,户口增加二十多万,不是有别的法术,是因为三代以前,都是量⼊为出, ![]() “到秦、汉时,对工商业课重税,对关口市场征收很急迫,加倍建造船车,人口已经减少,古代制度仍然在施行,这时的户口还有一千二百多万,耕地也有八百万顷。至于三国并起,两晋之后,农民比军人还少,战马比耕牛还多,供应军人必然要从农粮中夺来,喂养战马必然要占掉牛吃的草,于是天下户口只有二百四十多万。到隋文帝时,与两汉时差不多兴隆,隋炀帝时,又失去了三分之一的民户。 “我唐太宗文皇帝,看到四方刚刚平定,百姓没有丰⾜,便访问群臣,要他们各自陈述见解,只有魏征劝文皇力行王道,于是减轻税收,不耽误农时,引进贤良人才,使忠诚正直的人喜悦,天下的粮价,每斗价值两钱。从贞观到开元,将近有一千九百万户,五千三百万人,开垦土地一千四百万顷,比尧、舜时代又有增加。所以说救人疾苦,病 ![]() “我想汉文帝时,希望有人务农,便招募能贡纳粮食的人,可以授给爵位和赎免罪行,景帝也照这样办。后汉安帝时,因⽔灾旱灾减产,三公上奏说,富人如能提供粮食,可以当关內侯以及公卿以下散官。本朝乾元年间,也曾经这样办过。现在陛下即使不想采取献粮授官的办法,也希望能公开下旨给各地及百姓转运粮食的地方,有能力运官物到首都,超过五百石,平民授给州县官,原有官者依资历递授,候选的官便授以实职。千石以上到万石的,不论文官武官,明确表示奖赏。以免让舂天时农民散失流亡,这也是救民转运供养军队的一个办法。” 庄宗很重视这个建议,立即任命李琪为国计使,又将任他为宰相,不久因內 ![]() 到明宗即位,⾖卢⾰、韦说获罪,任圜上奏,请任命李琪为宰相,被孔循、郑珏阻止,便任崔协为宰相。李琪这时是御史大夫,安重诲在御史台门前擅杀自殿直马延,虽然曾经弹劾过他,但言词模棱两可,不敢直言安重诲的罪行,因为这件事李琪推托有病,三次上书请求退休,朝廷不允许,任命为尚书左仆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李琪虽然博学多才,但不懂韬晦养 ![]() |
上一章 旧五代史 下一章 ( → ) |
漫步小说提供旧五代史无删减免费全文阅读,好看的小说旧五代史最新章节尽在漫步小说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