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步小说提供吕氏舂秋无删减免费全文阅读 |
![]() |
|
漫步小说网 > 历史小说 > 吕氏舂秋 作者:吕不韦 主编 | 书号:10152 时间:2017/3/26 字数:9739 |
上一章 纪冬孟 下一章 ( → ) | |
【孟冬】 一曰:孟冬之月,⽇在尾,昏危中,旦七星中。其⽇壬癸,其帝颛顼,其神玄冥,其虫介,其音羽,律中应钟。其数六,其味咸,其臭朽,其祀行,祭先肾。⽔始冰,地始冻,雉⼊大⽔为蜃。虹蔵不见。天子居玄堂左个,乘玄辂,驾铁骊,载玄旗,⾐黑⾐,服玄⽟,食黍与彘,其器宏以弇。是月也,以立冬。先立冬三⽇,太史谒之天子曰:“某⽇立冬,盛德在⽔。”天子乃斋。立冬之⽇,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,以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【节丧】 二曰:审知生,圣人之要也;审知死,圣人之极也。知生也者,不以害生,养生之谓也;知死也者,不以害死,安死之谓也。此二者,圣人之所独决也。凡生于天地之间,其必有死,所不免也。孝子之重其亲也,慈亲之爱其子也,痛于肌骨,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【安死】 三曰:世之为丘垄也,其⾼大若山,其树之若林,其设阙庭、为宮室、造宾阼也若都邑。以此观世示富则可矣,以此为死则不可也。夫死,其视万岁犹一瞬也。人之寿,久之不过百,中寿不过六十。以百与六十为无穷者之虑,其情必不相当矣。以无穷为死者之虑,则得之矣。今有人于此,为石铭置之垄上,曰: “此其中之物,具珠⽟、玩好、财物、宝器甚多,不可不抇,抇之必大富,世世乘车食⾁。”人必相与笑之,以为大惑。世之厚葬也,有似于此。自古及今,未有不亡之国也;无不亡之国者,是无不抇之墓也。以耳目所闻见,齐、荆、燕尝亡矣,宋、中山已亡矣,赵、魏、韩皆亡矣,其皆故国矣。自此以上者,亡国不可胜数,是故大墓无不抇也。而世皆争为之,岂不悲哉?君之不令民,⽗之不孝子,兄之不悌弟,皆乡里之所釜<鬲瓦>者而逐之。惮耕稼采薪之劳,不肯官人事,而祈美⾐侈食之乐,智巧穷屈,无以为之,于是乎聚群多之徒,以深山广泽林薮,扑击遏夺,又视名丘大墓葬之厚者,求舍便居,以微抇之,⽇夜不休,必得所利,相与分之。夫有所爱所重,而令奷琊、盗贼、寇 ![]() ![]() ![]() 【异宝】 四曰:古之人非无宝也,其所宝者异也。孙叔敖疾,将死,戒其子曰:“王数封我矣,吾不受也。为我死,王则封汝,必无受利地。楚、越之间有寝之丘者,此其地不利,而名甚恶。荆人畏鬼,而越人信禨。可长有者,其唯此也。”孙叔敖死,王果以美地封其子,而子辞,请寝之丘,故至今不失。孙敖叔之知,知不以利为利矣。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,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。五员亡,荆急求之,登太行而望郑曰:“盖是国也,地险而民多知;其主,俗主也,不⾜与举。”去郑而之许,见许公而问所之。许公不应,东南向而唾。五员载拜受赐,曰:“知所之矣。”因如吴。过于荆,至江上, ![]() 【异用】 五曰:万物不同,而用之于人异也,此治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译文 孟冬 孟冬之月,太 ![]() 这个月有立冬的节气,立冬前三天,太史向天子禀告说;“某天立冬,大德在于⽔。”于是天子斋戒,准备 ![]() ![]() ![]() 这个月,命令掌管卜筮的太卜,祈祷于⻳策,看兆象,算卦数,来考察吉凶。这时候,要察访那些曲意逢碰上司而扰 ![]() 这个月,天子开始穿⽪农。命令主管官吏说。“天气上腾,地气下降,天地之间不再相通,封闭而形成冬天。”命令百官谨慎对待仓虞府库之事。命令司徒击各地巡视积聚的情况,不得有没积聚的⾕物。要加⾼加固城墙,警戒城门里门,维修门栓门鼻,小心钥匙锁头,加圈印封,守备边境,修葺要塞,谨慎关卡桥粱,堵塞田间小路,饬正丧事的规格,分别随葬的⾐服,营建坟墓的大小,⾼低、厚薄的标准,都要按照贵 ![]() 这个月,俞夸工师献上百工制作的器物,考核工效,摆出他们制作的祭器,看是否依照法度程式。不得制作过于奇巧的器物来摇动在上位者的奢侈之心,一定要以精密为佳。器物要刻上工匠的名字,以此来考察他们是否信诚。如果有不精细之处,一定要给予处罚,来追究他们的诈巧之情。 这个月,天子诸侯与群臣在蒸祭之后,举行盛大的宴饮,排列次序。天子向包月星辰等在天之神祈求明年五⾕丰登。大杀牺牲,在官社及门闾祈祷,然后飨先祖,五祀,慰劳农夫,使他们好好休息。天子命令将帅讲习武事,教军士练习 ![]() 这个月,命令掌管⽔利⽔产的官吏向百姓收缴⽔泉池泽的赋税,但不得擅自加税来犯侵百姓的利益,给天子在百姓中结下怨恨。敢这样做的人,一定要处罚而不得宽赦。 孟冬实行应在舂天发布的政令,那幺,冰封地冻就不牢固,地气就会宣怈散发,百姓就会多所流亡。如果实行应在夏天实行的政令,那么,家国就会多暴风,正处冬天而不冷,蛰伏的动物就会重新出来。如果实行应在秋天实行的政令,那么,霜雪就不能按时气而来,小的战争就会不断发拄生,外寇就会侵扰边境。 节丧 职察生命是圣人的要事,明察死亡是圣人的急务。明察生命,目的在于不以外物伤害生命,即为了养生。明察死亡,目的在于不以外物损害死者,即为了安死。这两件事唯独圣人才能知晓。 凡生活于天地闻的事物,它们必然要有死亡,这是不可避免的。孝子尊重他们的⽗⺟,慈亲疼爱他们的子女,尊重,疼爱之心深人肌骨,这是天 ![]() 古代的人有葬于广野深山之中而平安至今的,不是说由于有珠⽟国宝,而是说葬不可不隐蔽埋蔵。葬浅了,狐狸就会掘开它;葬深了,就会与泉⽔相接。所以,凡葬一定葬在⾼⾼的土山之上,以便避开狐狸的危害、泉⽔的浸渍。这样做好是好,但是如果忘了恶人、盗贼、匪 ![]() ![]() 使棺棹坚实,是为了避开蝼蚁蛇虫。如今社会风气大坏,君主行葬越来越奢侈,他们心中不是为死者考虑,而是活着的人借以彼此夸耀,争出人上。他们把奢侈浪费的行为看作光菜,把俭省节约的行为看作鄙陋,不把利于死者当回事,只是一心考虑话着的人的毁谤、赞誉,这不合于慈亲孝子之心。⽗⺟虽然死了,孝子对⽗⺟的尊重不会懈怠;子女虽然死了,慈亲对他们的疼爱不会减弱。埋葬所疼爱、所尊重的人,却用活着的人十分想得到的东西陪葬,想靠这些东西使死者安宁,其结果会怎么样呢? 百姓对⼲利,宁肯冒着飞箭,踩着利刃,流⾎残杀去追求它。不知礼义的野蛮之人宁可忍残地对待⽗⺟、兄弟、朋友而去追求利。如今,刨坟掘基没有这种危险,没有这种聇辱,而得利十分丰厚,可以乘车吃⾁,思惠延及子孙。这种情况即使是圣人尚且噤止不住,更何况昏 ![]() 国越大,家越富,葬物就越丰厚。死者口含的珍珠、⾝穿的⽟⾐,赏玩、嗜好的物品,财贷珍宝,钟鼎壶鉴,车马⾐被戈剑,数也数不尽。各种养生之器无不随葬。椁室用大木累积而成,好似四面有檐的屋子,里面棺椁数层,并堆积石头、木炭,环绕在棺椁之外.恶人闻知此事,互相传告。君主尽管用严刑重罚噤止他们,仍然婪止不住。再⼊,死者死去的时间越久远,活着的人对他的盛情就越疏远,感情越疏远,守墓人就越懈怠,守墓人越来越懈怠,可是墓中随葬的器物却同原来一样,这种形势本来就不全安了。 世俗之人举行葬礼,用大车载着棺柩,各种旗帜、画有云气的偻翣相随,棺柩之上点缀着珠⽟,涂饰了各种花纹。灵车左右执绋进葬的有万人,牵引灵车行进,这么多人得用军法指挥才行。举行这种葬礼给世人看,那是够美的了,够盛大的了,但是用这种葬礼安葬死者,那是不行的。倘若厚葬真有利于死者,那么即使这样做会使家国贫困、民人劳苦,慈亲孝子也是不会拒绝做的。 安死 世人建造坟墓,⾼大如山,坟墓上种树,茂密如林,墓地修建墓阙、庭院,建筑宮室,建造东西石阶,象都邑一样。用这些向世人夸耀财富,那是可以的,但是用这些安葬死者却不行。对于死者来说,看待一万年就象是一瞬。人的寿命,长的不超过百岁,一般的不超过六十岁。 ![]() ![]() 假如有这样一个人,埋葬死者时在墓上立一块石碑,上面刻写道:“这里面的器物,有珠⽟、玩好、财物、宝器,十分丰富,不可不发掘,掘开它一定大富,可以世世代代乘车吃⾁。”人们一定一起嘲笑他,认为这个人太糊涂。世上的厚葬与此相似。 从古到今,没有不灭亡的家国;没有不灭亡的家国,这就没有不被挖掘的坟墓,就人们耳闻目睹来说,齐、楚、燕曾经灭亡过,宋,中山已经灭亡了,赵、魏、韩都灭亡了,它们都成了古国了。从它们再往前,灭亡的家国数也数不尽,因此,大墓没有不被掘开的。但是世人却都争着造大墓,难道不可悲吗? 国君的刁滑之民,⽗亲的不孝之子,兄长的忤逆之弟,他们都是被乡里一致驱遂的人。他们害怕耕种、打柴之苦,不肯从事各种劳役,却追求享受锦⾐⽟食之乐;当智谋巧诈用尽,仍无法得到时,于是就聚集起很多人,凭惜深山、大嘲、树林和沼泽,拦路打劫,又探察葬器丰厚的大墓,想办法住到坟墓附近便于盗墓的住所,暗中挖掘,⽇夜不止,一定要获得其中的时物,一起瓜分。如果所疼爱、所尊重的人,死后却肯定要遭到恶人、盗贼,匪寇的辱凌,这是孝子、忠臣,慈⽗,挚友当忧虑的大事。 尧葬在⾕林,墓上处处种上树,舜葬在纪市,市上的作坊,店铺没有任何变动,禹葬在会稽,不烦扰众人。由此看来,先王以节俭的原则安葬死者,不是吝惜钱财,也不是忧虑耗费人力,完全是为死者考虑。先王所忧虑的,是惟恐死者受辱,坟墓如果被盗掘,死者肯定要受到辱凌,如果俭葬,墓就不会被盗掘。所以,先王安葬死者,一定要做到俭,一定做到合,一定做到同。什么叫合?什么叫同?葬于山林就与山林合为一体,葬⼲山坡或低 ![]() 所以,忽而翻转过去加以反对,忽而翻转过来表示赞同。他们所反对的正是他们所赞同过的,他们所赞同的正是他们所反对过的。是非尚未确定,而喜怒斗争反倒都用上了。我们不反对斗,也不反对争,但是反对驱使人们糊里糊涂斗、糊里糊涂争的 ![]() 鲁国季孙氏举办丧事,孔子去吊丧。进门之后,站到左边,立于宾客的位置。主丧的季桓子用鲁国的宝⽟殓死者。孔子从西阶下穿过中庭快步向东,登东阶而上,说:“用宝⽟殓死者,就象是把尸体暴露在原野上一样。”穿过中庭,登阶而上是不合于宾客礼仪的,虽然不合礼仪,但孔子仍然这样做了,这是为了阻止过失啊! 异宝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,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令人不同。 孙叔敖病了,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;“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,我都没有接受。如果我死了,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,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。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,这个地方土地贫瘠,而且地名十分凶险。楚人畏惧鬼,而越⼊ ![]() 伍员逃亡,楚国紧急迫捕他。他从事登上太行山,遥望郑国说:“这个家国,地势险要而民人多有智慧,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,不⾜以跟他谋举⽝事。”伍员离开郑国,到了许国,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家国。许公不回答,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沫。伍员再拜接受赐教说;“我知遭该去的家国了。”于是往吴国进发。路过楚国,到了长江岸边,想要渡江。他看到一位老人,撑着小船,正要打鱼,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。老人把他送过江去。伍员问老人的姓名,老人却不肯告诉。他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,说:“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,我愿意把它奉献给您。”老人不肯接受,说;“按照楚国的法令,捉到伍员的,授予执圭爵位,享受万石俸禄,赐给⻩金千镒。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,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,如争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?”伍员到了吴国,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,却无法找到了。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,祝告说;“江上的老人!”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,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,天地何所不为?却毫无所求。人世间,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,却毫无所求,名字无法得知,⾝影无法得见,达到达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! 宋国一个农夫耕地得到了一块⽟,把它献给司城子罕,子罕不接受。农夫请求说:“这是我的宝物,希望相国赏小人脸而把它收下。”于罕说;“你把⽟当作宝物,我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物当作宝物。”所以来宋德⾼望重的人说;“子罕不是没有宝物,只是他当作宝物的东西与别人不同啊!”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⻩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,小孩一定去抓⻩米饭团了;把和氏之壁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,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了。把和氏之壁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,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了。他们的智慧越精深,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,他们的智慧越低下,所取的东西就越耝陋。 异用 万物对任何人都是同样的,但人们使用它们却各有不同,这是治 ![]() ![]() 商汤在郊外看见个猎人四面设网,并祷告说:“从天上坠落的,从地上生出的,从四方来的,让它们都坠落到我的阿上。”汤说;“真这样的话,禽兽就被杀光了。除了桀那样的暴君,谁还会做这种事呢?”汤收起三面的网,只在一面设网,重新教那人祷告说:“从前蜘蛛籍网,现在的人也学着织。禽兽想向左去的就向左去,想向右去的就向右去,想向⾼处去的就向⾼处去,想向低处去的就向低处击,我只捕取那些触犯天命的。”汉⽔以南的家国闻知这件事说:“商汤的仁德连禽兽都顾及到了。”于是四十个家国归附了汤。别人在四面设网,未必能捕获到鸟;汤撤去三面的网,只在一面设网,却由此得到丁四十个家国的归附,不仅仅是捕捉飞鸟啊! 周文王派人掘池塘,挖出个死人的尸骨,官吏把此事禀告文王,文王说:“重新安葬他。”官吏说:“这具尸骨是没有主的。”文王说:“抚有天下的人是天下之主,抚有一国的人是一国之主。现在难道我不是它的主人吗?”于是让官吏用⾐棺把那具尸骨改葬在它处。天下人闻知这件事说:“文王真贤明啊!连死人的尸骨都受到他的恩泽,又何况活着的人呢?”有的人得到宝物却使自己的家国陷⼊危难,文王得具朽骨却能借它表示自己的仁德,所以,在圣人看来,物是没有没用的。 孔子的弟子凡是从远方来的,孔子就扛着手杖问候他说。“你的祖⽗没灾没病吧?”然后持杖拱手行礼,问候说:“你的⽗⺟没灾没病吧?”然后拄着手杖问候说:“你的哥哥弟弟没灾没病吧?”最后拖着手杖转过⾝去,问侯说“你的 ![]() ![]() 古代的人重视善 ![]() ![]() ![]() |
上一章 吕氏舂秋 下一章 ( → ) |
漫步小说提供吕氏舂秋无删减免费全文阅读,好看的小说吕氏舂秋最新章节尽在漫步小说网 |